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Joint-Response to the consultation on Hong Kong HIV/AIDS Strategies 2012-2016

To: Advisory Council on AIDS, Hong Kong (ACA).
Joint-Response to the consultation on Hong Kong HIV/AIDS Strategies 2012-2016
(中文/Chinese:民間對香港愛滋病政策詢的訴求聯署)

Please support and sign this Petition. We shall submit to ACA on 8th March 2011.

As we all know, health policy is for everyone, with no exception of the HIV/AIDS issue.

The civil society and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are currently working towards formulation of its next set of HIV/AIDS Strategies for year 2012 – 2016. In the past few years, voices of the community members hav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formulation of Hong Kong HIV/AIDS Strategies on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support service. In face of intensified stigma in the society, concerted effort is much needed to ensure the priority of marginalized issues. Your contribution will shape the future of HIV/AIDS strategy as it has our past.

Though the Hong Kong Advisory council of AIDS is now calling for community consultation, we are skeptical of its proposition. The existing consultation reference materials narrowly focus on reviewing epidemical situations and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its funded programs. The framing of these documentations are indications of the government’s lack of critical consciousness to think and act out of the existing mechanism. For the sake of a better future, courage to be the vanguard in formulating forward looking, adaptive and inclusive HIV/AIDS policy is much needed.

The scope of the consultation: Unveiling the defects of the current policy

In the name of “public health”, ACA has selectively focused on so-called “at-risk community” on the consultation agenda. We are not here to quarrel the role ACA played in indirectly institutionalizing marginality, yet operationally speaking, communities or issues that have been currently overlooked on the agenda will keep losing its edge under the existing mechanism of this rigid categorization. Divorcing itself from the globally insight, this fundamental misjudgment limits the development of a forward-looking policy. To effectively respond to the HIV/AIDS situations, we strongly demand ACA to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items on the consultation agenda: 1) universal and comprehensive sex education 2) cross-border population policy 3) Legal revamp and its enforcement 4) the traumatic impact of social discrimination and stigma on intervention work development 5) new media strategy 6) other vital issues yet been overlooked, for example, harm reduction and drug use policy,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policy.

The definition of stakeholders: Including those overlooked under the current policy

All stakeholders mentioned on the ACA’s proposed agenda should have opportunity to meaningfully participate in program research, design,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The consultation should also include those have been overlooked under the current policy, for example, cross-border family, the elderly, people with disability, people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same-sex-attracted women, married women. Other key influencers of HIV/AIDS strategy should also be included, for example, the media, researchers, labor unions, entertainment venue in charge, policy advocates, and medical professionals.

The process of the consultation: Striving for bottom up and direct participation

We staunchly believe that a bottom-up policy making proces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We need to assure that the voices of those most affected constitute the core essence of the mentioned policy. It is only through developing 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monitoring as well as sharing caring criticism among partie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expertise that we can generate better public policy.

In order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effective and innovative HIV/AIDS strategy that can genuinely benefit the communities, we strongly urge ACA to proceed the policy mak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principles. The upcoming 5 years HIV/AIDS strategies have long-lasting impact and the communities will definitely take a pro-active role in giving inputs throughout the process.

Cosigners/聯署名單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民間對香港愛滋病政策詢的訴求聯署

致:香港愛滋病顧問局 (aca@dh.gov.hk)

社群續被高危 行為方是前提
開拓諮詢範圍 民間共訂機制
~民間對香港愛滋病政策詢的訴求聯署~

Invitation for Joint Signatures on Development of Recommended HIV/AIDS Strategies for Hong Kong 2012-2016 (click here for English/英文)

疾病政策與每個市民息息相關,包括愛滋病政策。2011年是民間社會與政府共同制訂《愛滋病策略2012至2016》 的計劃年。過去民間社會一直在愛滋病預防及護理工作上積極參與並給予意見,促成香港愛滋病策略的重要部份。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歧視,被邊緣化的議題愈應獲得重視,任何弱勢議題都要有機會、也有需要連結﹗

目前在愛滋病議題上,愛滋病顧問局正邀請持份者和各界發表意見,然而諮詢參考文件仍侷限於流行病學的疫情回顧、只交待受資助項目的成本效益,卻缺乏對現況前瞻性的視野及社會規劃。

內容範圍:勿鞏固現時政策盲點

香港愛滋病顧問局策劃的社區持份者諮詢會議,把高危社群再仔細分類,不但偏離國際間對處理愛滋病議題的革新,同時侷限於現時民間團體的工作,或部份公民社會的視野,都未能聚焦現時政策分類下,被普遍忽略的議題。我們認為,為了更有效推動愛滋病防治項目,諮詢的範圍必須包括(但不限於)1)全面普及的安全性教育;2)跨境流動性的對策;3) 法制改革及執行;4) 社會歧視及污名化對防治工作的衝擊;5)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及大眾媒體策略;6)其他被乏略的重要議題 (如:緩害、藥物政策、性病政策)。

持份對象:包括現行政策被忽略的人士

愛滋病政策的持份者除了包括現行政策的對象,必須讓他們有意義地參與項目研究、設計、實施和監測, 亦應包括現行政策被忽略的人士 (如中港家庭、長者、殘障、有經濟困難人士、女同志、已婚婦女);以及 對愛滋病政策及實施具既有影響力人士 (如媒體人、研究者、勞工團體、娛樂場所負責人、政策倡議者、醫護界)。

諮詢過程:由下而上,直接影響

我們相信,由下而上的政策制訂過程是非常重要。不同範疇的各界能在同一個平台之中,互相理解及鞭策,一同創造及拓展更好的公共政策。更以最受政策影響的人士成為政策中心,愈前線的聲音愈應在共謀者之中,愈應獲得重視。

未來5年的愛滋病政策具深遠影響,政策制訂應以上述的理念運作方才既全面地,且針對性地發揮果效,民間社會亦定必在未來一年積極參與未來策略的制定工作。
2011年1月25日

歡迎聯署,截止日期為2011年3月8日,將交予愛滋病顧問局。


聯署名單/Cosigners

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We love families 遊行 (新聞稿)

新聞稿
同志及性權聯席「還我本色」
同志愛家庭 支持多元家庭價值

同志及性權聯席「還我本色」支持多元的家庭價值,支持同志及小眾享有組織多元家庭的權利。「還我本色」參加「愛家民主遊行」,是認為民主與平等、人權不可分割,尊重小眾及性小眾享有不被歧視的權利是民主社會的基石。

「還我本色」認為支持家庭、民主及性小眾人權缺一不可。香港《基本法》第39條訂明香港特區政府必須遵守國際人權公約。聯合國《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委員會早在2001年的審結中亦敦促香港特區政府「禁止有關性傾向歧視的行為」。一個真正開放多元的民主社會是需要包含不同性身份、不同文化聲音、不同家庭背景及不同生活選擇的人。

我們是一家!
還我本色以「We love families」為參加是次遊行的主題曲,強調同志家庭,是家庭的一份子,關愛是真正的家庭價值,呼籲市民要放下偏見與歧視,才能體會家庭的真諦﹣﹣關愛、包容。

誤解家庭 恐分化社會
「還我本色」希望與主辦愛家民主遊行的「家庭發展網絡」及其主席黃成智議員增加交流,共同發展更完善的支持家庭理念。

家庭發展網絡的宗旨開宗明義指出要「愛護家庭」,但卻狹窄地認為「婚姻、血緣及領養關係所組成」,忽略了香港大量其他組合形式的家庭需要,,包括離婚伴侶及子女、同居情侶、金蘭姊妹、結義兄弟等家庭、變性人士結婚組成家庭的權利。

家庭發展網絡對「離婚、單親家庭」的態度矛盾,一時間將「離婚、單親家庭」與社會上不能容忍的「家庭暴力」相提並論,似乎認為離婚與單親均不應為社會所容忍,但在另一些部份又認為政府和社會要特別支援單親家庭。

此外,家庭發展網絡更將「同性戀運動」視為衝擊家庭發展的社會問題。「還我本色」十分支持「家庭發展網絡」推動政府設定家庭友善政策的工作方向(包括:i. 全面資助學前教育;ii. 設立家暴法庭;iii. 設立男士侍產假;iv. 制定合理工時。),但認為以上工作方向與同志運動完全沒有分歧,希望家庭發展網絡認清家庭問題所在,不必制造無謂的社會分化。
(引自:http://www.familydn.net/rule.html)

「還我本色」聯絡人

「還我本色」是由一群關心「性權」的公眾人士、兒童及青少年、學生組織、及民間團體(彩虹行動、香港十分一會、香港女同盟會、香港彩虹、午夜藍及女同學社),於2008年7月組成,關注議題從性傾向到其他更邊緣的性實踐、性慾望和性身份,就《性罪犯名冊》、《淫褻物品管制條例》及基督教基要派等反挫力量作極積有力的回應。

We love families「我愛家庭」遊行

日期:2009.6.28 星期日
時間:14:30-16:30
起點:中環遮打花園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300 人立法會抗議 促保障同志權益



300 人 立 法 會 抗 議 促 保 障 同 志 權 益
2009.5.17/蘋果日報

今 日 是 第 五 屆 國 際 不 再 恐 同 ( 同 志 ) 日 , 香 港 區 有 300 人 下 午 集 會 響 應 。 參 加 人 士 在 立 法 會 停 車 場 舖 上 一 塊 巨 型 白 布 , 再 躺 在 白 布 上 , 不 滿 立 法 會 一 些 議 員 , 不 理 同 志 被 欺 壓 , 他 們 不 希 望 本 港 因 為 個 人 性 取 向 問 題 , 而 出 現 白 色 恐 怖 。

發 起 活 動 的 組 織 代 表 表 示 , 早 前 立 法 會 通 過 了 殘 疾 條 例 等 保 障 弱 勢 社 群 權 益 , 但 無 保 障 同 志 的 法 例 , 對 同 性 戀 者 不 公 平 。

參 加 活 動 人 士 在 立 法 會 大 樓 外 行 了 一 圈 , 之 後 前 往 政 府 總 部 。

籲勿歧視同性戀

籲勿歧視同性戀
成報/2009.5.18
昨日為第五屆國際不再恐同(同志)日,300人昨午 在立法會門外集會響應,並遊行前往政府總部。他們拉起 象徵 過去一年各項歧視同性戀事件的白布,示威人士以彩虹手印打在白布上, 以表達不滿 一些立法會議員漠視同志受到欺壓,要求打倒 「白色恐怖」。

他們批評政府就《家暴條例》保障同性伴侶的 修訂一拖再拖,及《淫審條例》威脅社群 資訊流通,且早前通過的《殘疾條例》亦沒有保障同志的 法例,對他們不公平。示威人士稍後會將白布遞交予曾蔭 權,要求政府正視同性戀者平等權利的訴求。 (文:程泰祖/圖:袁志豪)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2009年IDAHO感言:同志誓要作最挑剔的吶喊

2009年IDAHO感言:同志誓要作最挑剔的吶喊
文: 李亭漁 (同志運動員)

過去一年關於同志社群的遊行特別多,先有連續舉辦了好幾年的IDAHO,再有香港同志遊行及反宗教霸權遊行。雖然發聲的方式、視野、行動及參與人士越趨多元,卻令社群集中的共同焦點變得糢糊。有些組織參與者更坦言無能力動員本屆IDAHO,尤其當前社群所面對的政治環境比以前更形複雜,要回應的議題眾多。有立法會議員在一知半解之下,向家暴條例的修訂及愛滋病預防項目上對社群連番惡意中傷;同時,網絡過濾軟件被發現以 “有殺錯、冇放過” 的程式把所有 “同性戀及雙性戀” 相關的同志網站通通攔截,令社群連最依賴的溝通方法及獲取性健康資訊的方式慘遭封殺。

當家暴條例被政府一拖再拖,官員口是心非地承諾草擬修訂細節,卻遲遲未能交出功課,約見局長竟然遙遙無期!那邊廂,針對服務同志的愛滋病機構又瀰漫著一片白色恐怖和自我審查,同志不單無法在青少年同志、藥物與性作出針對性、具前瞻性的回應,而且為了新財政年度的整筆撥款能順利批出,主流服務機構不惜 “策略性地” 把部份網站停用,甚至讓服務擱置。連機構自身的使命及定位上,也似乎因未能制定保障同志小眾的政策而受到動搖,令受影響社群在預防工作上的發聲及參與停滯不前,情況令人憂慮。

我們見樹又見林,當民間自身的發聲、廣播及網絡的正當性受到質疑,社群的觀點便急急向權貴奉承、以求自保,否則只會被抓痛腳、自取其辱。從城巴及 “新造的人” 明目張膽地歧視同志、改造同志,連最自信亮麗的酷兒都不禁要問聲: “難道我真的是來自火星?” 正所謂 “上樑不正下樑歪”,保障同志的法案一日未通過,亂象只會無日無之,甚至容忍治療性傾向何等無稽之談演變成司空見慣,社群最後瘋狂叫囂。

今屆大會的訴求是促請政府立法保障不同性別認同及性傾向人士免受歧視,響應內地及政制事務局性別認同及性傾向小組成立的目的,促進不同性傾向人士在僱傭範疇、使用服務享有平等機會。期望同志在社會上的聲音不會因其性身份而受到打壓,今日對港府最 “挑剔的” 吶喊已是國際社會對人權最基本的訴求,同志社群在社會政策的各個範疇上才得以重新審視及預見,“必也正名乎”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